体育热点

  • Home
  • 22年磨砺,李越宏夺奥运金牌,人生就是博,荣获“中国好人”称号

22年磨砺,李越宏夺奥运金牌,人生就是博,荣获“中国好人”称号

2025年首次“中国好人榜”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于6月24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隆重举行。来自济南的运动员李越宏,这位在巴黎奥运会上斩获男子25米手枪速射金牌的冠军,被授予“敬业奉献”榜单,是济南市第146位获得“中国好人”荣誉的人物。

22年磨砺,李越宏夺奥运金牌,人生就是博,荣获“中国好人”称号

在2024年8月,李越宏以流利的英语向国际记者阐述了“射以观德”的深意:如果希望射击技术更上一层楼,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这句翻译瞬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,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生的领悟。在这短短的四个字中,蕴藏着金牌背后的不易与奋斗曲折。

李越宏自幼与射击结下不解之缘,13岁便走上了专业运动员之路。他在训练中挥洒汗水,在国内外赛事中拼搏,始终如一地记录训练日记,进行不断的总结与反思。正是这种超凡的自律与奋斗精神,让他获得了十余枚金牌,证明了他在“人生就是博”这场竞技中的不懈追求。

然而,成功的道路并非一路平坦。2012年伦敦奥运会选拔中遭遇的失利,犹如重击将他从巅峰推至低谷。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,李越宏清晰地理解了“射以观德”的真正含义:想要击中目标,内心必须保持正直。如果未能达到预期,需从自身深处寻找根源。李越宏快速调整心态,将每一次射击视为新的开始,通过更加刻苦的训练与数不清的尝试,重新找回了自信的火花。

尽管在东京与里约的奥运会上获得了铜牌,但他心中对于冠军的渴望却愈发强烈。在巴黎奥运会决赛中,与设备故障和落后局势的双重挑战面对,他依靠稳健的手和勇敢的心,最终在最后一组射击中用仅仅4秒的时间实现五发全中,成功为中国团队赢得了该项目历史上的首枚金牌。

这项在常人眼中冷酷且优雅的运动,背后却是无尽的汗水与磨难。真正热爱击剑的李越宏,每一天都在与自我较劲中继续着他的旅程。他以超乎常人的执着,每日不断重复着看似简单却极具挑战性的动作——举枪、瞄准、扣动扳机。自2009年进入国家队,李越宏便进入了高强度训练模式,每天保持8小时的严格训练,甚至主动增加练习成为常态。在备战奥运会期间,他对自己的要求几乎苛刻,必须完成超过1000发的射击练习。

长期的高强度训练令李越宏的身体承受了巨大压力,运动损伤成为常伴之影,针灸治疗留下的针管更是他默默奋斗的见证。有人曾对他说:“你已经多次夺得世界冠军,是时候享受生活了。”然而,他仍然在赛场上付出全力,甚至有人建议他更换射击手以减轻旧伤,但李越宏认为肌肉的记忆是深刻而忠诚的,换手意味着要从头开始,他不愿浪费每一秒钟。

除了身体上的痛苦,家人聚少离多更是他的内心煎熬。为全力以赴备战,李越宏每年在家的时间不足三个月。然而,他将对家人的遗憾转化为训练的动力与对射击的热爱,愈加珍惜为国争光的荣耀。他坚定地说:“既然做出了选择,无论前路多么艰难,我都会一路走下去,直至实现梦想。”

在夺得奥运金牌之后,李越宏没有沉浸在荣誉之中,而是将热情投入到体育文化的公益事业中。他积极参与“冠军来了”的体育人才志愿服务,走进山东、广东等地中小学校,分享自己从默默无闻到荣耀成功,再到经历挫折后的成长故事。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,他不回避自己的失败与挑战,坦诚讲述如何在低谷中找到希望的艰辛历程。在他看来,成功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过无数次的跌倒与重起,是对付出与汗水的认可。

李越宏说:“速射强调的是速度与精准,而人生的成长则需要时间。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,才能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。人生也是如此,厚积才能薄发。”在这条追求梦想的道路上,李越宏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“人生就是博”的真谛。

发表评论

Trusted By Over 1500

我们的伙伴